

在現代工業迅速發展的語境下,社會生產效率飛速提高,人們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非遺作為幾千年來傳統文化的積淀,似乎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過去承擔日用品生產的手工技藝大部分被機器替代,一定程度上倫為大工業生產個性化缺失的補充。那么,非遺該如何與現代生活方式、高新技術和諧共生呢?
紡織類非遺的時尚化探索可資借鑒。作為我國傳統服飾最常使用的手工技藝,近年來,包括織、染、印、繡在內的紡織類非遺通過創新發展模式、融入時尚品牌、豐富傳播路徑、拓寬行業邊界等方式,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被不少年輕人“拔草”,打下了良好的市場基礎,正走在以富含東方韻味的時尚服飾傳承古老智慧、講述地域故事的道路上。
跨領域合作:為“非遺+”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在相關部門、院校、企業、新聞媒體、行業協會等力量的通力合作和積極參與下,我國非遺保護傳承工作不斷深入、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健全、保護傳承機制有效運行、活化實踐日趨豐富。紡織類非遺作為與人們生活聯系最緊密的技藝,正在不斷通過“非遺+教育”“非遺+藝術”等跨界融合的方式廣泛參與到人們的生活中。
作為原文化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首批試點院校,北京服裝學院一直注重發揮自身學科專業優勢,積極投身非遺傳承保護與發展,特別是中華傳統服裝服飾文化的傳承與現代應用方面的積極探索。北京服裝學院黨委副書記倪賽力介紹,2017年6月,北京服裝學院與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展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主辦的“錦繡中華”品牌活動,推進紡織類非遺的現代化轉化與表達,走上時尚舞臺。2018年6月,北京服裝學院與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共同建立了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充分利用紡織技藝資源搭建學術平臺,不斷探索紡織類非遺與現代時尚生活深度融合的新路徑。
工藝美術與非遺有著天然的聯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會長任建新說,多年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積極參與各類非遺活動,從專業性角度出發,成立織錦專業委員會、刺繡專業委員會等,推進紡織類非遺創新發展。“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有很多國家級、省市級大師,他們實際上就是手藝人,因此我們應該讓藝術和非遺產生聯系,共同從非遺的角度把優秀文化基因提煉出來,以工藝美術的方式對其進行呈現?!彼f,紡織類非遺的創新發展需要注入藝術力量。
多維度創新:潮流的變與基因的不變
非遺要在當代得到延續并走向未來,勢必要走創新之路?!耙?、食、住、行”中“衣”為首,近年來,紡織類非遺以融入品牌、打造IP、引入科技、走向時尚等方式,多維度創新發展模式。
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薇看來,非遺項目中包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DNA?!霸谥袊暮芏嗟胤剑褡宓貐^,都擁有燦爛的文化遺產,我們要把它們找出來,通過研究提煉出傳統文化DNA,并加以創新利用?!崩钷闭f,利用麻或者黎族的織錦做一件服裝,是從歷史的維度原汁原味地延續了一種材料或者一項技藝,但要讓非遺技藝走向未來,還需要從藝術的角度進行創新。早前,李薇的系列作品《新中裝》被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永久收藏,并于2019年11月開始作為常設展品在博物館展出?!缎轮醒b》賦予綃緞不同厚度和質感,搭配中國畫般的藍白淡彩,精心剪裁成頗具現代感的造型,體現了她在服飾設計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與研究,以現代語言詮釋了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魅力。
時尚的、創新的最終都會走向品牌。在D·RITA京繡代表設計師于丹眼里,文化基因是品牌的“魂”。她說:“沒有對傳統的繼承,創新是沒有靈魂的,時尚創新品牌很難打開市場,也很難占領市場?!?
打開市場還存在規?;a問題,但是非遺產品如何量化?“我們利用進口數碼機做的宋錦遭到了質疑:‘這怎么叫宋錦呢?宋錦是手工做的?!谑?,我們找專家把脈,從工藝等各方面進行分析,得到的結果是,工藝沒變,變的是手段?!碧K州上久楷絲綢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紡織裝備在不斷地改進,但工藝不能變,只有這樣才能在繼承文化基因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推動產品量化,走向市場?!拔艺J為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是不矛盾的,產業化發展要吻合當下時尚潮流,靜態的保護傳承未必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而走向市場的活態傳承一定能推動非遺走向未來?!彼f。
全媒介傳播:展示紡織類非遺時尚魅力
受非遺傳播主體——代表性傳承人群年齡等因素影響,非遺傳播工作一度進入瓶頸期。近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發力下,非遺尤其是紡織類非遺利用各種媒介,極大拓展了傳播工作的邊界。
倪賽力介紹,2014年,北京服裝學院為APEC會議領導人設計服裝,將宋錦等非遺元素融入領導人服飾;2019年,在國慶70周年慶典群眾游行活動中,10萬余名群眾身著具有中國風格的服飾走過天安門廣場,通過大型會議和活動讓世界看到了獨具中國韻味的服飾魅力。
央視財經頻道推出的真人秀節目《時尚大師》第二季在豆瓣獲得了8.8分,是一檔由時尚設計師、演藝人員以及潮流文化人一起解讀時尚話題、創作時尚作品的節目?!肮澞恳阅贻p人喜愛的綜藝形式傳播有底蘊、有深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節目中堅持把紡織類非遺融入國內外設計師的創作和創新中?!薄稌r尚大師》制片人鄒琳介紹,《時尚大師》第二季在各大媒體平臺產生了60多個熱搜,獲得了23億次曝光量。這個數據傳遞出的信息是,以綜藝節目為載體傳播非遺的方式是值得探索和運用的手段。
這幾年,互聯網傳播著大量非遺傳承人的故事,大眾也從中感受到了非遺的獨特魅力。但是信息爆炸時代,熱點話題的更新迭代非常迅速。芒果TV整合營銷定制內容副總監周敏彥說:“對非遺的傳播來說,僅僅是線上熱點話題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通過了解年輕人的語態、洞見年輕人的心理,結合他們的需求和審美,打造非遺IP,讓其以更具生命力和延續力的方式走向大眾?!?
對融入中國傳統技藝的影視服裝進行二次利用不失為一個有效的傳播途徑?!敖刂聊壳?,我們利用影視服裝在世界各地舉辦了20多個展覽,希望以展覽的形式延續電視劇品牌,吸引年輕人關注非遺?!蹦秤耙暪緞撌既吮硎?,未來,還將在現代戲中充分利用非遺元素,以場景化劇情還原非遺在生活中的應用。
因此,尋求中華民族的代表性服飾是非常重要的。通過什么來定位中華民族代表性服飾的風格呢?
人們接觸外界全都是通過物質,很少透過物質去看其中包含的非物質本質。人們在穿衣服時,幾乎不會想衣服是怎么做的、用的什么材料和技藝。作為物質對象的萬里長城,大家都說是秦始皇造的,但是秦始皇搬過一塊磚嗎?人們忽略了這其中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性內涵。
近20年來,人們認識到了物質和非物質之間的關系,開始重視非物質的保護??蛇@個過程中,過度強調非物質性內涵使我們走到了另一個極端:把物質拋開了。
所以,我們應該以一個整體性的觀念來看待中華民族代表性服飾的風格定位。比如,看時裝秀時,我們既要看到服裝,也要看到服裝背后的故事,包括設計、制作、工序、工料等。我想,從這層意義上來說,蘊含著諸多非遺技藝的中華民族服飾不僅是服飾,更是展示中華民族智慧和魅力的載體。
- 高強丙綸紡絲牽伸機以技術革新重塑纖維制造格局!
- 丙綸紡絲機是現代紡織工業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設備!
- 高強丙綸紡絲牽伸機設備的主要組成!
- 下半年經濟穩定增長有支撐
- 了解一下高強丙綸紡絲牽伸機的產品用途!
- 高強丙綸紡絲牽伸機的核心工藝包含幾個環節?
- 高強丙綸紡絲牽伸機的特點與應用!
- 美國與亞洲高關稅國家談判傳出新進展
- 高強丙綸紡絲牽伸機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本網站發布的文章或者圖片或字體有侵權,請立即聯系網站負責人進行刪除,聯系人:薛小姐 138 6101 6292,付小姐 153 1256 7839